查看: 74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C++百万并发网络通信引擎架构与实现(Socket、全栈、跨平

[复制链接]

9万

主题

9万

帖子

2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8933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2-24 13:02:2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C++百万并发网络通信引擎架构与实现(Socket、全栈、跨平
教程名称:
       C++百万并发网络通信引擎架构与实现(Socket、全栈、跨平台)


教程目录:
│  1-1.课程介绍
│  1-10.在虚拟机中安装MacOS10.12系统
│  1-11.在MacOS10.12系统中安装Xcode9开发工具
│  1-12.使用Xcode9.1编写一个MacOSC++程序
│  1-13.在Ubuntu中编写一个linuxC++程序
│  1-14.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-ubuntu-16.04桌面系统
│  1-15.安装配置SVN代码管理工具1
│  1-16.安装配置SVN代码管理工具2
│  1-2.C++百万并发网络通信引擎演示
│  1-3.开发工具介绍
│  1-4.本章内容介绍-搭建多平台下C++开发环境
│  1-5.建立WindowsC++开发环境
│  1-6.建立一个易于管理的WindowsC++工程
│  1-7.VS2015C++程序常用调试方法
│  1-8.常用虚拟机软件简介
│  1-9.安装VMwarePlayer12并解锁MacOS系统
│  2-1.本章内容介绍-Socket网络通信基础
│  2-10.网络报文的数据格式定义及使用1
│  2-11.网络报文的数据格式定义及使用2
│  2-12.网络报文的数据格式定义及使用3
│  2-13.网络报文的数据格式定义及使用4
│  2-14.将多次收发报文数据升级为一次收发1
│  2-15.将多次收发报文数据升级为一次收发2
│  2-16.答疑解惑1:网络消息接收长度问题
│  2-17.服务端升级为select模型处理多客户端1
│  2-18.服务端升级为select模型处理多客户端2
│  2-19.服务端升级为select模型处理多客户端3
│  2-2.Socket基础Api(TCP篇)介绍
│  2-20.服务端升级为select模型处理多客户端4
│  2-21.将服务端select模型设置为非阻塞,处理更多业务
│  2-22.客户端升级为select网络模型1
│  2-23.客户端升级为select网络模型2
│  2-24.客户端升级为select网络模型3
│  2-25.为客户端添加输入线程(Thread)
│  2-26.客户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1
│  2-27.客户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2
│  2-28.客户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3
│  2-29.客户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4
│  2-3.HelloSocket
│  2-30.客户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5
│  2-31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1
│  2-32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2
│  2-33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3
│  2-34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4
│  2-35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5
│  2-36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6
│  2-37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7
│  2-38.服务端升级1.4跨平台支持Win、Linux、MacOS8
│  2-39.客户端1.5,封装Client类,同时与多个服务端通信1
│  2-4.用SocketAPI6步建立TCP服务端
│  2-40.客户端1.5,封装Client类,同时与多个服务端通信2
│  2-41.客户端1.5,封装Client类,同时与多个服务端通信3
│  2-42.客户端1.5,封装Client类,同时与多个服务端通信4
│  2-43.验证客户端1.5同时与多个不同平台下的服务端通信1
│  2-44.验证客户端1.5同时与多个不同平台下的服务端通信2
│  2-45.验证客户端1.5同时与多个不同平台下的服务端通信3
│  2-46.验证客户端1.5同时与多个不同平台下的服务端通信4
│  2-47.服务端1.5,封装Server类,创建多个Server服务1
│  2-48.服务端1.5,封装Server类,创建多个Server服务2
│  2-49.服务端1.5,封装Server类,创建多个Server服务3
│  2-5.用SocketAPI4步建立客户端
│  2-50.服务端1.5,封装Server类,创建多个Server服务4
│  2-51.在内外网中验证、测试粘包原因1
│  2-52.在内外网中验证、测试粘包原因2
│  2-53.在内外网中验证、测试粘包原因3
│  2-54.客户端1.6,解决客户端粘包1
│  2-55.客户端1.6,解决客户端粘包2
│  2-56.客户端1.6,解决客户端粘包3
│  2-57.服务端1.6,解决服务端粘包1
│  2-58.服务端1.6,解决服务端粘包2
│  2-59.服务端1.6,解决服务端粘包3
│  2-6.建立能持续处理请求的CS网络程序
│  2-60.服务端1.6,解决服务端粘包4
│  2-61.解决粘包测试-Win10专业版-每秒收发1Gb数据
│  2-62.解决粘包测试-Linux-ubuntu-16.04系统
│  2-63.解决粘包测试-外网云服务器-远程数据传输
│  2-64.突破Windows下select64限制1
│  2-65.突破Windows下select64限制2
│  2-66.添加高精度计时器测量处理能力1
│  2-67.添加高精度计时器测量处理能力2
│  2-68.单线程select模型10000连接测试
│  2-69.多线程与单线程网络程序架构简介
│  2-7.用SVN来管理我们的教学项目
│  2-70.多线程-基本概念简介
│  2-71.多线程-创建线程,两种启动线程方法的差异
│  2-72.多线程-传递参数给入口函数,创建线程数组
│  2-73.多线程-锁与临界区域
│  2-74.多线程-锁的消耗,通过简单并行计算示例测试
│  2-75.多线程-自解锁
│  2-76.多线程-原子操作
│  2-77.多线程-基本概念总结
│  2-78.定个小目标,1万连接每秒处理200万个数据包1
│  2-79.定个小目标,1万连接每秒处理200万个数据包2
│  2-8.发送结构化的网络消息数据1
│  2-80.客户端1.7_1,多线程分组模拟高频并发数据1
│  2-81.客户端1.7_2,多线程分组模拟高频并发数据2
│  2-82.服务端单线程模式下性能瓶颈测试
│  2-83.经典设计模式-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式
│  2-84.服务端1.7_1,分离新客户端连接与消息处理业务
│  2-85.服务端1.7_2,为消息处理线程添加新客户端缓冲队列
│  2-86.服务端1.7_3,建立消息处理线程
│  2-87.服务端1.7_4,将新客户端分配给客户数量最少的消息线程
│  2-88.服务端1.7_5,消息处理线程在无客户端时休眠1毫秒
│  2-89.服务端1.7_6,为消息处理线程添加每秒收包计数
│  2-9.发送结构化的网络消息数据2
│  2-90.服务端1.7_7,事件通知,有客户端退出
│  2-91.服务端1.7_8,测试退出事件
│  2-92.服务端1.7_9,警告:内存不足
│  2-93.客户端1.7_3,提高发送频率,每次发送10个消息包
│  2-94.1.7版,小目标达成,1万连接每秒处理200万包验证测试
│  2-95.小目标达成,注解、补充、代码调整1
│  2-96.小目标达成,注解、补充、代码调整2
│  2-97.小目标达成,注解、补充、代码调整3
│  2-98.小目标达成,注解、补充、代码调整4
│  2-99.小目标达成,实现自定义Server
│  3-1.本章内容介绍:一步一步建立高性能服务器
│  3-10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send1
│  3-11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send2
│  3-12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send3
│  3-13.CellServer数据收发的性能瓶颈1
│  3-14.CellServer数据收发的性能瓶颈2
│  3-15.CellServer数据收发的性能瓶颈3
│  3-16.定时定量发送数据
│  3-17.添加发送缓冲区-定量发送1
│  3-18.添加发送缓冲区-定量发送2
│  3-19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1
│  3-2.Server1.7_select模型接收数据性能瓶颈与优化1
│  3-20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2
│  3-21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3
│  3-22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4
│  3-23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5
│  3-24.Server消息接收与发送分离6
│  3-25.内存管理-内存池设计1
│  3-26.内存管理-内存池设计2
│  3-27.内存管理-内存池设计3
│  3-28.内存池实现1-重载new运算符
│  3-29.内存池实现2
│  3-3.Server1.7_select模型接收数据性能瓶颈与优化2
│  3-30.内存池实现3
│  3-31.内存池实现4-初始化内存池
│  3-32.内存池实现5-实现内存申请
│  3-33.内存池实现-6-实现内存释放
│  3-34.内存池实现-7
│  3-35.内存池实现-8
│  3-36.内存池实现-9-验证调试
│  3-37.内存池实现-10-验证调试
│  3-38.内存池实现-11
│  3-39.内存池实现-12
│  3-4.Server1.7_select模型接收数据性能瓶颈与优化3
│  3-40.内存池实现-13-支持多线程
│  3-41.内存池实现-14-在Server应用
│  3-42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1
│  3-43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2
│  3-44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3
│  3-45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4
│  3-46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5
│  3-47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6
│  3-48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7
│  3-49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8
│  3-5.Server1.7_select模型接收数据性能瓶颈与优化4
│  3-50.内存管理-智能指针9
│  3-51.内存管理-对象池1
│  3-52.内存管理-对象池2
│  3-53.内存管理-对象池3
│  3-54.内存管理-对象池4
│  3-55.内存管理-对象池5
│  3-56.内存管理-对象池6
│  3-57.内存管理-对象池7
│  3-58.内存管理-对象池8
│  3-59.内存管理-总结
│  3-6.SocketAPI极限测试,添加recv和send计数
│  3-60.回退到无内存管理
│  3-61.测试-Linux-ubuntu-16.04系统
│  3-62.测试-MacOS 10.12系统
│  3-63.优化代码结构1
│  3-64.优化代码结构2-修复发送BUG、减小收发缓冲
│  3-65.C++11的新特性function与lambda
│  3-66.使用function与lambda优化TaskServer
│  3-67.心跳检测1
│  3-68.心跳检测2
│  3-69.心跳检测3
│  3-7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recv1单线程接收测试
│  3-70.定时发送缓存数据1
│  3-71.定时发送缓存数据2
│  3-72.并发多线程Server安全退出问题分析1
│  3-73.并发多线程Server安全退出问题分析2
│  3-74.实现简单的信号等待机制来控制线程退出
│  3-75.封装简单的信号量来控制Sever的关闭
│  3-76.使用condition_variable实现更安全的信号量
│  3-77.优化线程控制1
│  3-78.优化线程控制2-源码已改为utf8+bom字符编码
│  3-79.Server2.0_select模型异步发送数据1_utf8
│  3-8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recv2多线程接收测试
│  3-80.Server2.0_select模型异步发送数据2
│  3-81.Server2.0_select模型异步发送数据3
│  3-82.Server2.0_select模型异步发送数据5
│  3-83.Server2.0_select模型异步发送数据4
│  3-84.select模型异步发送6_Linux与MacOS测试
│  3-85.Server2.1-分离消息缓冲区1
│  3-86.Server2.1-分离消息缓冲区2
│  3-87.Server2.1-分离消息缓冲区3
│  3-88.Server2.1-分离消息缓冲区4
│  3-89.Server2.1-添加运行日志记录1
│  3-9.SocketAPI极限测试之recv3阿里云服务器
│  3-90.Server2.1-添加运行日志记录2
│  3-91.Server2.1-添加运行日志记录3
│  3-92.Server2.1-分离网络环境启动与关闭
│  3-93.Server2.1_Linux与MacOS测试
│  4-1.本章内容介绍-多平台下的客户端网络通信
│  4-10.字节流5-写入数组与字符串
│  4-11.字节流6-读取基础类型
│  4-12.字节流7-读取数组和字符串
│  4-13.字节流8-读写测试
│  4-14.字节流9-分类收发消息流
│  4-15.字节流10-使用消息流传输数据
│  4-16.字节流11-有三段补充
│  4-17.在Unity中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
│  4-18.Unity_C++插件应用基础1
│  4-19.Unity_C++插件应用基础2
│  4-2.为前后端建立通用代码库
│  4-20.Unity_封装插件1_Windows
│  4-21.Unity_封装插件2_Windows
│  4-22.Unity_封装插件3_Windows
│  4-23.Unity_封装插件4_Windows
│  4-24.Unity_封装插件5_连接服务器
│  4-25.Unity_C#自定义收发字节流数据
│  4-26.Unity_C#写入流1-基础类型
│  4-27.Unity_C#写入流2-数组与字符串
│  4-28.Unity_C#写入流3-发送数据-使用测试
│  4-29.Unity_C#解析流1-基础类型
│  4-3.客户端升级为异步收发数据1
│  4-30.Unity_C#解析流2-数组与字符串
│  4-31.Unity_C#解析流3-解析数据-收发测试
│  4-32.Unity_使用C++插件收发字节流数据
│  4-33.Unity_C++插件导出字节流操作接口
│  4-34.Unity_C++插件写入流数据
│  4-35.Unity_C++插件解析流数据
│  4-36.Unity_MacOSX_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
│  4-37.Unity_IOS_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
│  4-38.Unity_Android_编译C++动态库1
│  4-39.Unity_Android_编译C++动态库2
│  4-4.客户端升级为异步收发数据2
│  4-40.Unity_Android_编译C++动态库3
│  4-41.Unity_Android_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1
│  4-42.Unity_Android_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2
│  4-43.Unity_补充-释放流内存
│  4-44.在cocos2d-x-cpp中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
│  4-45.在cocos2d-x-lua中使用我们的通信引擎
│  4-46.cpp&lua交互1-基础知识
│  4-47.cpp&lua交互2-接收和返回字符串
│  4-48.cpp&lua交互3-注册回调函数
│  4-49.cpp&lua交互4-tolua
│  4-5.使用字节流传输数据预览
│  4-50.cpp&lua交互5-NativeClient
│  4-51.cpp&lua交互6-导出Client接口1
│  4-52.cpp&lua交互7-导出Client接口2
│  4-53.cpp&lua交互8-导出Client接口3
│  4-54.cpp&lua交互9-导出Write接口
│  4-55.cpp&lua交互10-导出Write接口2
│  4-56.cpp&lua交互11-导出Read接口1
│  4-57.cpp&lua交互12-导出Read接口2-收发验证
│  4-58.cpp&lua交互13-封装Client-lua-class
│  4-59.cpp&lua交互14-封装写入流-lua-class
│  4-6.字节流1-建立字节流1
│  4-60.cpp&lua交互15-封装解析流-收发验证
│  4-7.字节流2-建立字节流2
│  4-8.字节流3-建立字节流3
│  4-9.字节流4-写入基础类型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

管理员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IT视频教程资源网 sitemap

GMT+8, 2025-1-23 05:00 , Processed in 3.669378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
客服
热线

微信
7*24小时微信 客服服务

扫码添
加微信

添加客服微信 获取更多

关注
公众号

关注微信公众号